細菌基因組 de novo 測序
技術簡介
細菌基因組 de novo測序是對細菌基因組測序后從頭組裝,在組裝的基礎上進行基因組分析,功能注釋,推測 ORF 是否為真實蛋白編碼序列,檢查功能位點,分析共有序列或特征序列、單個基因或基因間相互作用、表達調控等功能。細菌基因組 de novo測序已取代傳統方法成為研究細菌進化遺傳機制,關鍵功能基因發現的重要工具。主要應用于預測重要基因和蛋白的功能和可能的發生機制,鑒定致病相關基因,開發和研究疫苗及新型抗生素,研究細菌種內進化關系等。
技術路線
送樣建議
文庫類型 | 濃度(Qubit) | 體積 | 總量 | 基因組完整性 |
DNA 小片段文庫 ( <800bp ) | ≥50ng/μL | ≥30μL | ≥1.5μg | DNA 無降解 |
DNA 大片段文庫( 5-6K ) | ≥110ng/μL | ≥180μL | ≥20μg | DNA 無降解 |
PacBio 文庫( 20K ) | ≥110ng/μL | ≥180μL | ≥20μg | DNA 無降解 |
技術參數
文庫類型 | 測序策略 | 數據量 | 周期 |
細菌框架圖 | 300bp 小片段文庫,HiSeq/NovaSeq PE150 | 100X | 45 個自然日 |
細菌精細圖 | 300bp 小片段文庫,HiSeq/NovaSeq PE150 | 100X | 60 個自然日 |
300bp 小片段文庫,HiSeq/NovaSeq PE150 | |||
細菌完成圖 | 20K文庫 | PacBio 50X | 90 個自然日 |
案例分析
de novo 測序揭示被稱為微生物暗物質的 TM7 的致病分子機制[1]
研究背景
TM7是未可培養細菌中最為神秘的一個門,被稱為"微生物暗物質",并且是一種潛在的致病菌。本研究闡述了 TM7 的不可培養機理致病分子機制以及其獨特的附生、寄生的生活方式,這一新發現對于了解 TM7 的生物、生態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意義。
研究目的
de novo 測序技術揭示 TM7 致病分子機制。
研究結果
比較基因組學顯示,TM7 保守基因具有很強的共線性和最少的基因,以適應寄生的需要。轉錄組學和代謝組學顯示 TM7和 XH001 之間存在一種相互作用的信號;TM7 存在時,巨噬細胞中的 TNF-α 的誘導受到抑制,從而抑制了體內的免疫作用。
圖1. 與其他環境中的 TM7 的比較基因組分析
參考文獻
He, X. et al. Cultivation of a human-associated TM7 phylotype reveals a reduced genome and epibiotic parasitic lifestyle.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2, 244-249, doi:10.1073/pnas.1419038112 (2015).
全國免費熱線:400-6700-360
閩ICP備19023500號
閩公網安備 35010202001014號